主持人:各位网友,大家好!欢迎来到由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推出的“嘉宾访谈”栏目。今天,我们非常荣幸地请来常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曾艳阳做客访谈室,和大家谈谈常德建设教育强市的有关问题,并与网友进行交流。曾市长,您好!欢迎来到我们的访谈室。
曾艳阳:主持人好,大家好!非常高兴与各位网友进行交流,借此机会向关心和支持常德发展的各位网友表示衷心的感谢。
主持人:曾市长,在这次访谈之前,我关注了一下您在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作的报告,您在报告中提出,今年是常德市全面建成教育强市的攻坚之年,要确保完成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18年建成全省第一批教育强市的目标。那么,我想请问常德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?
曾艳阳:非常感谢主持人和大家的关注。尊师重教是历届常德市委、市政府和620万常德人民的优良传统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常德就一直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,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事业十分地重视。2006年底,省党代会提出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后,常德市委、市政府审时度势,决定在全省率先响应,2007年6月召开了全市建设教育强市工作会议,印发《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》(常发〔2007〕6号),明确提出了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。
常德市建设教育强市的经验
主持人:从2007年提出建设教育强市,到现在已经是整整十年,可见建设教育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,曾市长,常德在这十年的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?
曾艳阳:建设教育强市,是我市近些年来教育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。常德人历来富有敢为人先和敢想敢干的精神,在过去教育发展的过程中,我们创造过很多很好的经验,对教育发展起到了巨大促进作用,如“学校文化建设”“教育三年攻坚”等。2007年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以来,我们经过十年努力,现在已经接近实现,我认为是我们历届市委、市政府做好了以下三点:
首先是做到了精心规划
常德市委、市政府2007年印发《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》,2012年印发《常德市建设教育强市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,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,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、教育发展基础和社会发展状况,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,既有整体规划,又有年度计划,将任务分解到年,循序渐进,逐步到位,每一年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进展。
其次是做到了强化责任
一.强化领导责任。建设教育强市,政府是主体,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。我市各级党委、政府切实担责,把创建工作作为教育发展工作的重点,摆上很高的位置,从思想上、精力上、措施上予以保证。
二.强化相关部门责任。各个部门、社会团体和全社会全力关心支持创建工作,特别是发改、财政、住建、规划、国土、审计、公安、编制、人事等直接相关的部门,从自身职能出发,主动为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支持、更多的帮助和更优的服务,形成了创建工作的合力。
三.强化教育部门的责任。建设教育强市,教育行政部门责无旁贷。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,认真组织协调建设工作,以良好的服务、扎实的工作赢得了领导的重视、社会的支持和群众的认可。
三是做到了完善机制
一项伟大工程的实施,必须要有良好的工作机制作保障。教育强县是教育强市的基础,我市对区县市制定了具体的教育强县评估标准,并严格实施教育强县申报、验收制度和奖惩激励制度。在创建过程中,市政府还结合教育督导工作,一年一考核,一年一评估。对按时实现教育强县目标的单位,市委、市政府正式授予“教育强县”的称号,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。对逾期不能实现目标的,追究党政主要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。截至2016年底,鼎城区、临澧县、津市市高水平通过省政府“两项督导评估”并被认定为“教育强县(市区)”。
常德市建设教育强市的成果
主持人:曾市长,通过建设教育强市,常德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,您能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常德教育现在的整体状况吗?
曾艳阳:近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,我市教育发展态势良好,教育规模与结构不断优化,实力与效益不断提升,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位置,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普遍增强。
一是深入实施重教战略,教育创强成效显著。
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坚持把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首要工程,为教育发出了许多超历史的“政策红利”:教育投入大幅增长,2016年全市教育投入达到81亿元,比上年增长8亿元;市直教育投入继续保持较高水准,2016年市本级教育附加支出7.06亿元。大力实施教育三年攻坚,从2014年以来,全市共投入资金18.3亿元,新建和改扩建学校965所,其中新建、改扩建城区中小学校45所,新增城区优质学位1.6万个;改造农村薄弱学校371所,维修改造校舍近40万平方米。
设立“翦伯赞教育突出贡献奖”,对每位获奖教师给予十万元重奖,开全省之先河;为市本级特级教师、市级骨干教师、学科带头人和“双师型”骨干教师发放地方性津贴。随着这些重教政策的实施,有力地推进了教育强市建设。目前,全市有3个区县市已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,今年有6个区县接受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检查验收,年底将接受国家检查评估。
二是各类教育协调发展,教育结构全面优化。
学前教育快速发展。近5年累计投入资金约7亿元,新增公办园和民办普惠园530所,增加园位6.7万个,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%,公办园和普惠园幼儿总数比例达到65%。基础教育巩固提高。义务教育入学率100%,初中年巩固率99.5%,高中入学率95%,提前实现了“学有所教”“普及高中”的目标。职业教育发展加快。全市共有国家重点职校11所,省级示范性职校7所,在全省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中,我市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三。
高等教育提质转型。投入近20亿元的职教大学城框架基本成形,成功申办湖南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常德技师学院,两校新校区于2015年正式投入使用。湖南应用技术学院(原同德职业技术学院)成功实现专升本。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全省确立的首批2所试点高校之一,正在积极推进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。特殊教育水平显著提高。投入1.5亿元建成全省一流的常德市中心特校,残疾儿童入学率达89%,超过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。
三是始终坚持立德树人,教育质量全面提高。
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,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探索建立家庭、学校、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。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,广泛开展最美校园、最美园丁、最美学子、最美家长“四美”评选活动,着力推进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校园足球建设。全市高考成绩连续8年保持全省领先,近5年共有260多名学生考入北大、清华及海外知名大学。常德教育已成为除城市建设之外,又一张引以为豪的“金字名片”。
四是全面加强队伍管理,事业发展和谐稳定。
大力优化师资结构,5年全市共录用新教师4000多人。大力推进“三名”工程(名校长、名教师、名师工作室),全市成立名师工作室11个,推荐参选特级教师29名,开展各级各类教师培训近5万人次。着力均衡教师资源,制定出台《常德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(2016—2020)实施细则》,大力提升农村教师工作待遇,全面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,拟交流校长教师1500多名。
全面整治师德行风,出台实施教师从教“十条禁令”,对突出问题实施专项整治,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,教育行风不断好转。全面加强校园安全管理,深入开展校园安全教育,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,中小学校安全防控体系不断健全,全市教育系统安全形势总体稳定。